交匯點訊7月22日交匯點新聞刊發的調查稿件《近60畝大白菜生產事故鑒定,咋這樣難?》,引發社會強烈關注。人民網、新浪、網易等門戶網站都進行了轉載。
當天上午,南通市政風行業熱線致電報道中投訴無門的施洪海,表示將通過現場問政的方式,請如東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對報道所披露的問題進行解答,同時要施洪海對如東縣農業農村局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23日下午2點40分左右,根據如東縣農業農村局分管農作物事故鑒定的副局長徐長青簽批,由如東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科長馮仕根牽頭,組織該局科教科、農業綜合執法大隊、蠶桑站、土肥站、植保站技術人員組成技術鑒定組赴大豫鎮,對施洪海種植的大棚大白菜不包芯情況進行現場勘察。鑒定組現場隨機察看了5個種植大棚,發現大白菜多數包芯結球不緊實,且有一部分心葉腐爛、根莖基部腐爛的現象。鑒定組還對大白菜施用的農藥、化肥,以及種子等進行了詢問和了解。
經現場勘察、會商,于當晚7點多形成了鑒定結論,認為導致大白菜不包芯和包芯結球不實,以及產生軟腐病、干燒心病,主要是大白菜結球期間大棚溫度控制不當所致。其次,施洪海提供的種子包裝袋,標簽標注內容不符合《農作物種子標簽和使用說明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要求。鑒定組建議種植戶對未種植的品種,先試驗、示范,再大面積種植;同時鑒于如東農業農村局對種子檢測沒有鑒定能力,建議向鹽城市農業科學院提請司法鑒定。
當被問到為何拖到現在才對施洪海的鑒定申請給予重視,馮仕根解釋說,主要因為其中一名主要負責蔬菜的技術人員在此之前就已經有了去鄉鎮授課的安排,抽不出時間。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丁亞鵬